“建管无缝对接”已完成66个项目移交“自该机制运行以来,我局协同相关部门已完成66个项目移交,切实解决了‘未经验收、提前开通道路管理问题’。”昨天,浦口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关资料图)
该负责人所说的机制是浦口区2021年9月创新推出的“建成即移交”全过程介入工作机制,解决了道路提前开通后因未办理养护移交手续而导致管理脱节等难题,极大地减少了市民投诉。自该机制运行以来,截至上月底,相关投诉工单量同比下降29.65%。
“之前,市民的诉求内容主要涉及道路车辆乱停、环境脏乱差、交通秩序整治等问题。”浦口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市民卢先生反映,江浦街道康华路道路主干道车辆乱停,小区居民出行受阻。姚女士投诉,康华路道路两侧有违停车辆,卫生状况差。
据了解,康华路周边小区众多,有一所中学和一所幼儿园,且与长江隧道和地铁站也相隔不远,人车流量大。考虑周边居民生活通行,康华路自2020年10月建成后,未办理养护移交手续便提前开通,随之出现多种管理问题,引发居民大量投诉。
据统计,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浦口区涉及康华路、光明路、步月路等11条未移交道路提前开通后的投诉工单累计达875件。
多条城市道路相继建成,能够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市交通功能。民生工程为何频频被投诉?“关键在于部分新建(改建)道路未经验收移交提前开通,出现了管养‘真空期’。”浦口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上述负责人解释说,一方面原因是道路建设标准和管养要求没有完全统一,另一方面是建设单位从建成到移交整个过程存在脱节情况。主要表现在建设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中一般约定工程质量缺陷保护期为1—2年,同时根据《南京市市政设施移交管理办法》要求,园林绿化设施建成养护一年后复验合格的方可申请移交。但在此期间,建设单位未能建立相应的养护机制,设施维护不到位导致“病害”较多无法及时移交,相关职能部门也无从介入。
浦口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说,面对未移交道路上出现交通秩序、机动车违停等投诉时,接处的建设单位不具备行政执法权且相关道路也无法移交给执法机关,只能进行劝说劝离以及人工疏导,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导致市民反复投诉。
为切实解决这一“顽疾”,浦口区于2021年9月将其列入区听民声、解民忧“每月一办”重点议题,由浦口区城管局负责牵头办理,创新提出“建成即移交”全过程介入工作机制。
浦口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即移交”机制,主要指市政工程建设完成竣工验收后,在不影响道路通行安全的前提下,先行移交环卫保洁,针对情况复杂、群众投诉多的项目,督促建设主体落实问题整改,达到设施移交标准的可实行分项分步分段移交,实现建管无缝衔接。
2021年10月20日,在浦口区城管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动下,康华路完成设施养护移交,目前已纳入精细化管养范围。截至今年2月,康华路道路管理问题投诉率大幅下降。
据了解,“建成即移交”全过程介入工作机制运行以来,浦口区城管局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提前介入监管和联合验收移交等机制。
浦口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提前介入监管机制改变以往市政设施竣工后质保期满才可受理养护移交的工作模式,自项目设计阶段起便参与,对设计方案提出具体规范要求,建设阶段全程介入参与施工工程监管。
新浦路是连接江北新区与浦口区的一条重要道路,因建设年代较早、通行量大,出现道路坑洼损坏等现象。浦口区2021年将其列入重点工程整治计划。
浦口区城管局根据“建成即移交”机制,提前介入监管。“在设计阶段,我们建议建设单位在道路全线实行路灯、监控等杆件并杆施工,同时各路口预留过路管网,便于后期设施增减,减少道路反复开挖。”浦口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单位采纳意见,既减少后期道路重复开挖,避免资金浪费,又提升了道路的整体美观性,促进后期设施建成后移交更加顺畅。
在道路设施即将完工之际,相关部门提前预验收,新浦路竣工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内便完成了道路养护移交接管,大大提升了移交效率和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水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许震宁 通讯员陈益彬曹阳李植文吴亚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